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17    次浏览
近日,网上流传的一张3元面额人民币,让网友们纷纷惊呼大开眼界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作为收藏品,这张只存在了9年的货币现在市场价可卖到9000多元。日常生活中,我们天天接触到“钱”,可你有没有想过:为什么三元面额的人民币如此罕见?其实呀,别说三元面额的人民币罕见,从古至今,世界各国以“3”作为面额的货币也是不多的!货币面额的设计究竟有何门道呢?三元币其实姓“苏”苏三币 历史上的3元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。当时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向苏联全面学习的方针,那时苏联的卢布常用3的面额,我国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。所以这个3元币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,叫“苏三币”。 “苏三币”在市场上流通了9年以后,因中苏关系破裂,在市场上停止流通被国家收回。。“苏三币”就这样短暂地在历史上走了一遭,成为现在“物以稀为贵”的罕见收藏品。货币面值的排列组合古今中外,在钱币面额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、2、5、10这四个数字。一般来说,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等次时,最高面额与其他各种面额之间是整倍数的关系。当然,这只是个笼统的解释。为什么没有三元面额,小编具体分析给你听。“3”是“非重要数”在1~10里,有“重要数”和“非重要数”之分。1、2、5、10就是“重要数”,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,1+2=3,2+2=4,1+5=6,2+5=7,10-2=8,10-1=9。在1元和2元都已经存在的情况下,完全可以组合成3元、4元等其他面值。其余的就是“非重要数”,而如果将4个“重要数”中的任一个数用“非重要数”代替,那就会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、减才能得到,日常使用太不方便。“3”出现概率小从概率学的角度看:在1~9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,3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18%,而1、2、5出现的总概率则为90%。如果使用“3”面值的币种,在流通中呈现的概率约为16.7%,证明以“3”为面值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,反而会使货币的票面结构有失衡之感。找零不方便既然“3”的出现概率较小,那么在平常生活中找零的替代作用就不大,使得找零不太合理。没有了3、4、6、7等数字,合理的金字塔等级就会增加,每上升1层,只需要增加2-3张票面就可以了,这样就能实现合理化找零。印刷成本和票面多会增加伪钞的辨别难度,因此在设计时会采用最少票面的设计方案。1、2、5、10这四个“重要数”相加减就已经能够满足其他面值,这样降低了印刷成本和设计成本。增加3元人民币只省了两张钞票,而为了多一种面额的货币所花费的制造、流通成本却大大增多。中西方史上的奇怪币值“苏三币”虽然短命,但实际上我国货币面额使用“3”这个数字有悠久的历史。西汉武帝时就铸造过名曰“三铢”的铜钱。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以“3”作为面额的货币了。以后历代都出现过3、30、300等面额的各种钱币。当然,除了数字“3”,其他数字作为币值面额也曾多次出现。4汉文帝铸造了“四铢”铜钱: 6篡汉的王莽建立新朝,铸造的布货十品中的“中布六百”,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以“6”为面额的货币: 南朝陈宣帝时也偶尔铸过“太货六铢”铜钱, 以后历代极少使用这个数字。不过解放前的国民党新疆省银行最后放了个大招,他们发行了面额为6000万元和60亿元纸币。97、8出现在钱币上极为罕见, 而9在我国历史上冠以这个数字的钱币更是仅有一种, 即王莽布货十品中的“次布九百”布币。 国外在国外,6、7、8、9这四个数字也很少使用在钱币上。不过他们还有一些更奇怪的币值。比如印度、罗马尼亚等也使用过3元的钱币,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的钞票中有15元的面额,美国还有25美分: 你瞧,这货币面值的选择,大有奥秘吧!建设书香重庆,共享书香生活重庆市全民阅读公益平台书香重庆网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原创投稿:[email protected]联系电话:023—63066273